四川在线讯(四川在线记者 钟凡 黄耀)骨灰撒入花坛,土里种上鲜花。 逝者带着对亲人的思念入土,从此与花相伴……4月2日,由成都市民政局与成都市民政局联合发起的“绿色清明大型生态殡葬”公益活动网站已结束。 17名死者家属来到长松寺陵园参加集体安葬仪式,献花。
成都长松寺公墓自2002年启动生态安葬至今已有13年了。时光荏苒,生态安葬公墓前几年已被忽视。 目前,长松寺陵园生态墓地安葬着4000余名死者。
生态墓区如花园,17名死者从此有鲜花相伴
自3月12日起,长松寺墓园为成都民政局和本网站发起的“绿色清明大型生态殡葬”公益活动,免费提供了100个生态殡葬位。 活动今日结束,17名死者家属携鲜花和骨灰前来参加集体安葬仪式。
成都清晨的天空晴朗,长松寺墓园经过几轮高峰祭扫,人潮逐渐减少。 但今天,一群特殊的家属聚集在这里,用鲜花和死者骨灰参加集体安葬仪式。
仪式安排在陵园“红梅园”花葬区。 长方形的墓地里种满了红色的小雏菊和三色堇,点缀其间,形成祥云图案。 签署环保纪念誓词后,17名死者家属抱着骨灰盒来到这里。 传递、交接、浇筑、培土、栽花……死者家属和墓地工作人员用接力方式,将每一个死者的骨灰深深埋入土壤中。 整个公园没有墓碑,只有花丛中整齐排列的小卡片,上面写着死者的名字。
“寻找了十多年,终于为父亲找到了安息的地方。” 家住金牛区的郝先生说,他的父亲是一名党员,2004年去世前在区政府工作。“我的母亲比他父亲先去世,我们小时候,他的父亲就散了家。”母亲的骨灰撒入长江峡谷。” 郝先生说,多年来,父亲一直本着“养好人、埋好人”的原则教育孩子,甚至叮嘱他们一百年后要照顾好自己。 骨灰可以撒了,但家人还是希望老人安葬,今天的花葬也算是满足了双方的心愿。
最初几年,没有人关心它。 现在,已有4000多名死者选择生态安葬。
据成都市殡葬协会常务副会长、长松寺墓园总经理李崇禄介绍,长松寺墓园生态墓区始建于2002年,前两三年几乎没有人关注,甚至有家属表示,这是“白送的”。 “没有人想要它。” “直到2008年之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如今,长松寺陵园已建成黄觉园、芙蓉园、玉兰园、红梅园等四个生态墓园,共有生态环保墓位一万多个。 13年来,已有500多件免费向公众提供。 与以往的情况不同,这四个生态墓园已安葬了4000余名死者。 “我们两个公园都满了,今天举行仪式的红梅花园‘花葬区’也安葬了100多名死者。”
成都市民政局从1996年开始倡导树葬等生态殡葬方式,至今已有19年。 如今,人们对生态墓葬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希望通过选择生态葬礼来鼓励更多人加入环保队伍。 李重禄说,真正的绿色殡葬不仅是环保埋葬,更是环保祭祀,“因为‘葬’只有一次,未来的祭祀活动会年复一年地持续数次。” 因此,李重禄认为,为了减少污染,不仅要提倡生态埋葬,还要注重生态祭祀。 “所以我们让生命在这里继续下去,我们延续的是这些环保人的精神,我们也给我们的子孙留下了一个绿色的环境。”
>>>关于他们的故事
作为主办方之一,本网站记录了今天集体安葬的一些逝者的故事。 (死者家属已化名)
1、“山清水秀,虎归山得其所”。
“这里风景优美,我的老奶奶是虎年出生的,虎归山正合宜。” 来埋葬奶奶的曲先生说,奶奶已经去世很多年了,原本葬在成都的另一处墓地。 “本来应该还有一年的时间。” 本来是到期的,但是妈妈看到新闻说这里有生态埋葬,就让我们好好照顾。 我妈妈平时喜欢看书看报,也许一百年后她也会这样打算。 ”
为了参加祖母的特别葬礼,曲先生和家人今天带着四人前来。 他的妻子参加了整个仪式后,还说如果将来(一百年后)到了那个地步,他们也可能会接受这个形式。
2、母亲的骨灰撒在河里,父亲的鲜花陪伴。
“寻找了十几年,终于为父亲找到了安息的地方。” 家住金牛区的郝先生说,他的父亲2004年去世前是一名党员,在区政府工作。“我的母亲比他父亲先去世。我们小时候,父亲把母亲的财产都散了”。骨灰撒入长江峡谷。”
郝先生说,多年来,父亲一直以“养好而不埋”的原则教育孩子,甚至叮嘱孩子一百年后要撒他的骨灰。 不过,家人还是希望老人能够安葬,今天的花葬也算是让双方都满意了。 将要。
3、我的父亲是一位老党员,在山区长大,生前热爱环境保护。
李先生的父亲去年9月去世了。 他的父亲从小在山里长大,对大自然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也是一位老党员,一生为人正直,勤劳俭朴。” 李先生表示,他一生都爱护他、支持他。 一位环保的父亲总是重复利用可以回收的旧东西。 “他在家里或工作中从不浪费一滴水或一张纸。” 李先生说,今天父亲可以安息了,周围绿草如茵,鲜花盛开。 也体现了“人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的原则。
4、他生前喜爱养花养鱼,死后如果能埋在“花园”里他会很高兴。
家住金牛区的杨女士此前曾在儿子的陪同下参观过“红梅园”花葬区。 今天埋葬妻子她有些舍不得,不过花葬区布置得像个大花园,也让她有些高兴。
杨女士透露,她的丈夫李先生生前就喜欢养花草、养鱼。 “我家住在一楼,有一个小花园和一个鱼池,都是他做的,如果埋在这里,他一定会喜欢的。”
5、临终前,他嘱咐孩子们将全家埋在一棵树下,为老人送行。
今天,杨先生的家人五人前来参加了仪式。 他说,这次下葬的是他的岳父。 “他生前告诉我们,他想死后被埋在一棵树上。 他也喜欢风景优美的地方,所以我们一家人就按照他的意愿报名参加了。”
杨先生还表示,现在人们思想更加开放,过去传统的丧葬方式有些过时,扫墓、烧香、烧纸都会污染环境。 他认为生态、环保的墓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6. 他效仿伟人的骨灰撒在河里的做法,告诉他的孩子们不要去墓地。
“他说很多伟大人物的骨灰都撒进了河里,他不想要一个让他的孩子们可以把骨灰撒进河里的墓地。” 前来安葬岳父的段先生表示,之所以选择环保墓葬,主要是受到了岳父的启发。 影响。
遗憾的是,我们省没有海,当然不能随意将骨灰撒入河流。 因此,经过一番考虑,家人认为花葬方式更符合老人的意愿。 “目前,墓地资源也十分紧缺,花葬节当地的环保值得推广。” 据悉,段先生表示,他身边的一些老年亲戚在了解了这种埋葬方式后,逐渐改变了以前的一些传统观念。
7、生态安葬更适合因肺病去世的母亲。
家住新都的莫先生得知生态殡葬登记后,立即打电话为家乡去世的母亲报名。 “我母亲生前因空气污染导致肺病去世,所以我选择这样埋葬她,我相信这更符合她的心意。” 莫先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生态环保的方式安葬亲人。
8. 他生前喜爱花花草草,曾嘱咐孩子们把它们撒在美丽的地方。
周先生和他的妻子今天来参加他已故父亲的安葬仪式。 据他介绍,父亲生前喜爱花草,临终前还要求孩子们将他的骨灰撒在一个美丽的地方。 “我偶然遇到一个生态葬活动,我觉得这种方式既环保又方便,以后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