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地出土的金代《墓主生平图》,曾被誉为我国最早的纸质绘画。 《墓主的一生》最直观地向世人展示了当时人们的丧葬观念、思想意识、审美情趣。 它不仅是绘画艺术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和思想变革的结果。 这也反映了中原丧葬习俗对西域的影响,反映了新疆各民族文化从历史渊源就打上了中华文化烙印的历史事实。
印度国家博物馆还收藏了从吐鲁番阿斯塔纳的另外两座坟墓中出土的有关墓主生活的壁画。 斯坦因劫掠它们后,将它们命名为“死后盛宴”。 两幅作品均在纸上用黑色线条绘制,带有淡淡的色彩,画面生动,内容写实。
早在先秦时期,丧葬文化就是我国传统“五礼”中“恶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汉代以来,丧葬文化在传统礼乐文化中占有越来越高的地位。
墓葬壁画之所以流行,主要原因是统治者提倡孝道、厚葬,从而产生了“死如生”的观念。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海之水源,赋以图像,天文于上,地理在下,人鱼膏为烛,以长久救仙。”
秦始皇陵以其难以想象的宏伟,展示了统治阶级倡导的“死如生”的丧葬习俗,维护了君主的绝对权威,巩固了封建等级制度。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墓葬丰富的时代。 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饼、马蹄金、金盘、蔺趾金、金器、玉器等随葬品数量众多。 这一时期的墓葬中随葬品较多。 丧葬葬礼的复杂性、参加葬礼的人员范围之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沙马王堆考古发掘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其保存完好的墓葬结构和丰富的随葬品,完整地代表了汉代的生活方式和丧葬观念。 其中,著名的“丁字帛画”描绘的仪式和天道,反映了汉代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融合了多个古代神话和人们对永生的渴望。
到了魏晋时期,丧葬文化蕴含了更加丰富的伦理价值。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地考古发现的墓室壁画、丝画、木俑、帛画、文献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灵魂不灭、“死如生”的丧葬文化和习俗。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
墓葬壁画作为体现丧葬理念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出现在全国许多墓葬中。 吐鲁番的墓葬壁画内容包括世俗生活、花鸟、山水、日月星辰等,题材丰富,形式多样。 1964年阿斯塔纳墓地出土的《墓主生平图》曾被誉为我国最早的纸质绘画。 从风格和内容上可以看出,它与同时期嘉峪关出土的画像砖十分相似。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十三号墓出土的东晋纸画《墓主一生》部分
这幅墓主的生活图由六幅相等的图画组成。 画面中央绘墓主,表情严肃,头戴高冠,身穿条纹长袍,手执扇子,坐在榻上纳凉。 旁边的女子一袭红衣,头发盘成髻,一副恭敬的样子。 不难看出两人之间的主仆关系; 新郎站在马后面,手里拿着鞭子,似乎要出去。 从主人右侧依次画有弧形盖、剖面、小屋、建筑。 《通鉴》记载:“晋制:凡掌管田野的官员,赐爵、会、体庄、曲盖”。 由此可以推断,墓主人虽然姓名无法考证,但身份高贵。 画面右侧是厨房,里面摆满了石臼、磨石、精美的炊具、精美的双耳酒坛、马鞍形烤炉等厨具。
炉子里生着旺火,厨师正在做饭。 画面右上方是一片田野,线条清晰,庄稼茂盛。 犁、耙、叉子等农具摆放在田地边,散发着浓浓的田园气息。 屏幕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各有一个圆形图案,左侧的圆圈内绘制了一只蟾蜍的图像。 从嫦娥奔月化蟾蜍的古老传说到《淮南子·修心经》:“日有乌鸦,月有蟾蜍”。 “从记载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圆圈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此外,天空中还画了两组形状各异的北斗七星,与太阳、月亮一起构成了一幅变幻的景象。画面中央的大树枝上有茂盛的叶子,上面有一只大长尾鸟,如果按“凤凰不能住”的说法,它的形状就像一只凤凰。 ”那这棵大树就应该是一棵梧桐树了。小画用墨为黑,赭为红,寥寥几笔。虽然乍一看像是小孩子的涂鸦,但仔细一看,却发现:内容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作者毫不费力地将神话传说、天文地理,以及墓主人的身份、衣食住行,都可以工整地呈现出来。据说是中国墓葬壁画中的杰作。
吐鲁番市阿斯塔纳十三号墓出土的东晋纸画《墓主一生》。 (新疆博物馆藏)
此外,印度国家博物馆还收藏有吐鲁番阿斯塔纳另外两座墓葬中出土的有关墓主人生活的壁画。 斯坦因劫掠它们后,将它们命名为“死后盛宴”。 两幅作品均在纸上用黑色线条绘制,带有淡淡的色彩,画面生动,内容写实。 其中,图2右上角祭坛上坐着的人物应该就是墓主。 前面的一个仆人正在给他端来一个装满美酒的耳杯。 画面左下自上而下画一片田野,庄稼茂盛,树木结满果实; 田边画着一辆牛车,线条栩栩如生; 牛车旁边摆放着鼎、盆、盆以及零散的农具。 。 画面右下角,舞者在跳舞,乐师在吹笛鼓掌,一个人似乎在生火准备食物。
吐鲁番市阿斯塔纳墓出土的《死后盛宴》(印度新国家博物馆藏)
《墓主的一生》最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当时人们的丧葬观念、思想意识、审美情趣。 它不仅是绘画艺术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和思想变革的结果。 无论是生前的富足,还是死后祈求来世的幸福; 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是物质追求; 甚至无论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它们都被转化为各种艺术符号,用画笔绘制在坟墓的墙壁上。 它向我们展示了古人“物以稀为贵”的社会伦理和丧葬观念。 这也反映了中原丧葬习俗对西域的影响,反映了新疆各民族文化从历史渊源就打上了中华文化烙印的历史事实。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唐代绘画
▼点击下图订阅2021年《艺术报》
编辑丨ZYJ
来源丨新疆博物馆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