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梅花香——初唐女性生活一瞥”展览近日开展,此次展览由伪满皇宫博物院和昭陵博物馆联合举办,展出的文物均来自陕西昭陵出土。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长孙皇后的合葬地,保存着初唐辉煌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当时人们以死后葬于昭陵为荣,所以昭陵2万多公顷的范围内共有200多座陪葬墓,是我国历代帝王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陵墓。
昭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共发掘墓葬39座,本次展览涉及其中15座墓葬、56件文物,其中,鎏金彩绘文臣俑出土于陪葬墓张士贵墓,是昭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出土的是一对文武官俑,武官俑现藏于西安大明宫遗址博物馆。
昭陵博物馆馆长马海建介绍说:“人物服饰的边缘都是贴金的,制作时要把金子捶成金箔,然后再贴在上面。从唐代工艺来看,做工还是比较精湛的。”
除此件外,尚有一套昭陵六骏浮雕复制品。
六骏中有两匹丢失到了美国,另外四匹受损,所以这次昭陵博物馆按照1:1的比例修复了昭陵六骏浮雕,这也是首次展出。
马海建说,在修复昭陵六骏马的过程中,昭陵博物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邀请了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的专家共同探讨,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还原了唐代昭陵六骏马的原貌。
“这些马身强体壮,看上去神采飞扬,很有盛唐的气质。”
本次展览以“初唐妇女生活”为主题,观众可以通过文物一窥唐代妇女的思想解放。
展厅的墙壁上装饰着很多关于唐代女性的知识,比如女性的发型、妆容、服饰、配饰、生产劳动、政治成就等等,结合这些知识,再去看展出的文物,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唐代妇女出行时所佩戴的头饰。
昭陵博物馆研究员胡元超介绍,“羃䍦”是古代吐谷浑男子所戴的帽子,隋朝宫廷要求女子骑马时必须遮住面部,于是女子开始将吐谷浑男子所戴的“羃䍦”帽子带入中原。
到了唐代,因为戴帽子闷热,妇女们就喜欢戴头纱,帽子的四周挂上白色或黑色的纱布,骑马时,纱布随风飘扬,露出其中的美感,十分美丽。
“最初朝廷也曾两次下诏禁止,但唐朝毕竟思想开明,看到广大妇女不买账,也就没再追究,其实唐朝也只是迫于封建礼教的压力,用一纸空文来处理罢了。”
后来到了宋代中期,妇女出行甚至不戴面纱,干脆“披头散发,四处奔走”,通过观看展览,我们可以看到女性自由、开放的轨迹。
展览在伪满皇宫博物院眼艺术宫地下展厅举办,中秋节、国庆节期间每天开放,欢迎大家前来参观。
记者: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