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十三陵备受关注,新增开放了两座原本不对外展示的皇陵。这对明代历史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一大乐事。这两座陵墓的主人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位是统治了45年、拥有众多传奇故事的嘉靖帝,另一位则是被后世长久缅怀的亡国之君崇祯帝。
就有朋友提出期望,希望我能为大家详细阐述这两座陵墓的历史,其中思陵的相关内容已在前文中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前往微信公众号查阅相关信息。
十三陵又开放了两座陵寝,聊聊崇祯帝的思陵
今日咱们不妨与好友们共同探讨永陵的传说,若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好友不吝赐教。
永陵位于十三陵序列的第八位,其主人为声名显赫的明朝嘉靖帝。
嘉靖帝之所以声名显赫,乃是因为他在位长达45年之久。随着在位时间的增长,他所经历的人物和事件也日益增多,因此关于他的故事也愈发丰富。他并非出身皇室,而是外藩入继,他的亲哥哥是武宗正德帝。正德帝驾崩后,膝下无子,亦无亲兄弟,于是皇位便落在了他的身上。他从湖北迅速赶至北京,成为了大明朝的第11位皇帝。大礼仪之争过后,皇帝独揽大权,继而又沉迷于道教信仰,开启了明朝皇帝长期不临朝听政的先河。在东南沿海遭受倭寇侵扰的同时,也遭遇了蒙古军队兵临城下的威胁。嘉靖年间,涌现出众多杰出大臣,如夏言、严嵩、徐阶、杨继盛、戚继光,以及声名显赫的海瑞等。在北京,嘉靖大力推动工程建设,着手修建天坛。
修建帝王庙、
修建北京城外城等等,
也包括修建自己的永陵。
那么永陵是一座什么样的皇陵呢?
永陵,这块风水绝佳之地坐落在十三陵的东侧,起初,风水大师骆用卿为嘉靖帝挑选了数处宝地供其挑选,永陵便是其中之一,此地被称作十八道岭。后来,嘉靖帝又邀请江西风水世家廖家和曾家的后人,如廖文政等,前来选址。他们最终确定了十八道岭。然而,嘉靖帝对后面高耸的山峰心生疑虑,廖文政便解释道:“离宫天柱,主圣寿。”言下之意,那座山峰如同离开天宫的支柱,选择此处,皇帝您将享有长寿。嘉靖帝听闻此言,自然心情愉悦。嘉靖皇帝的寿命确实很长,最终他活到了60岁,这一成就使得他在大明朝16位皇帝中位列第三,仅次于朱元璋和朱棣,嘉靖皇帝位居第三。
嘉靖帝仍旧感到不安,于是询问廖文政是否为当年为永乐帝择陵的廖均卿之裔,得到确认的回答后,他又咨询了其他大臣,众口一词地证实了这一点,嘉靖帝这才放下心来。果然是世代风水世家,他们最终选择在此地建造自己的皇陵,并将十八道岭更名为阳翠岭。在十三陵的皇陵之后,都有一座小山,它们都由明楼和山体组成,其中最易辨认的便是永陵,因为其后的阳翠岭尤为显眼。
那么永陵又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永陵的规模宏大。在陵墓面积方面,它仅次于明成祖朱棣的长陵。然而,永陵周边还环绕着一圈外罗城。若将这圈外罗城计算在内,其面积将显著超过长陵。目前,长陵保留了祾恩门和祾恩殿等建筑,而永陵的大殿与祾恩门已不复存在,仅剩地基。因此,永陵院内显得异常宽敞与空荡。
其次,永陵是嘉靖帝在世时便着手建造的陵墓,生前与死后所建之陵墓有所区别。在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三座陵墓——长陵、永陵、定陵,均是在皇帝在位期间动工的。由于皇帝在世期间,无人敢轻举妄动,因此,在建造过程中,各方面都力求宏大与完备,完全按照皇帝的意愿行事。
第三,永陵的祾恩门前的丹陛石在十三陵中体积最为庞大,其雕刻风格亦独具特色。相较于永陵之前的皇陵,其丹陛石的雕刻较为浅显,永陵则采用了深浮雕技艺,且图案设计上首次引入了龙凤戏珠的元素。
第四,永陵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明楼设计。与之前七座陵墓的明楼均采用砖石木结构不同,永陵的明楼却摒弃了木材,转而采用了砖石结构。这种结构巧妙地模仿了木制风格,屋檐下的椽子、斗拱等部件,看似木质,实则由砖石构成。因此,即便历经五百年风雨,它依旧保持着初建时的完美状态。
在他孙子万历皇帝着手建造自己的皇陵之际,他无不以祖父为榜样,所建之明楼亦采用了砖石结构。
第五,明楼中的石碑构成了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明楼本身高耸,门洞亦然宽敞,使得石碑得以完整地展现,拍照时可以一次性摄入全景。相较之下,其他多数皇陵的门洞较为狭窄,石碑露出部分有限,从平视角度拍摄往往无法完整捕捉。至于石碑的底座,以往皇陵的石碑底座多为须弥座样式,而永陵的石碑底座却采用了九层平台的设计,宛若一座小山,石碑便矗立其上。
第六,在宝城垛口这一区域,其他陵墓均采用砖块构筑,唯独永陵别具一格,它以石材为建材,更选用了一种稀有的花斑石。
第七,永陵大殿规模宏大,其九间大殿之广,远超之前皇陵的五间殿宇,而永陵更是高达七间,且地基之高令人惊叹,即便是我初二女儿伸手也难以触及到大殿四角探出的龙首。
第八,宝顶外围筑有城墙,此城墙被称为宝城。宝城外围还建有排水石槽,而永陵则将石槽雕刻成龙头形状,龙头负责排水,一个龙头的价值恐怕是石槽的数倍之多。永陵的奢华由此可见一斑,后来他的孙子万历在修建定陵时,宝城同样采用了龙头排水的设计。
第九,永陵遭遇了不幸。在清朝乾隆年间,进行十三陵的大规模修缮时,尽管永陵大殿的外部椽子与榧子已经腐朽,但其主体木构依然保持完好。乾隆皇帝虽欲修复十三陵以博得好名声,却又不愿耗费巨资。因此,他下令拆除了永陵大殿,将木料运去加固长陵。随后,永陵被重新建造了一座三间房组成的祾恩殿。如今,从地基上仍能明显看出,这次修缮后的祾恩殿与昔日相比,差距甚远。
遗憾的是,清朝后期所建的永陵祾恩门与祾恩殿均已消失,如今仅剩明清时期建造时所遗留下来的基础部分。
我所了解的永陵,往昔岁月里,那些未曾对外开放的陵墓大多破败不堪,门扉早已不存,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出入。相较之下,永陵的城门始终保持着完好,因此来访者相对稀少,嘉靖帝的永陵因而显得格外神秘莫测。
若您对永陵抱有浓厚兴趣,并渴望深入了解,不妨通过昌平官方渠道进行预约。
大槐树历经十年沉淀,蓄势待发。对文物古迹情有独钟,对历史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朋友们,请继续关注我们。愿这些内容能助力您在探寻古迹的旅程中受益匪浅。我们精选的众多精彩文章,定能找到您所喜爱的那一篇。
大槐树,一位70后的北京人,对文物古迹情有独钟,他穿梭于各地,致力于记录这些古迹的点点滴滴;同时,他游历四海,将旅途中的美景分享给众人;他期望借助自己的力量,记录下更多的历史,传承更多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