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哈尔滨殡葬”快速关注
安葬仪式是中华文明里“埋葬习俗”的中心部分,这既算是与逝者的最终送别,也是给予生者的精神抚慰。各个地方、各个族群以及不同宗教的仪式内容不完全相同,不过其根本理念与主要环节大体一致。
这是一套结合了旧式规范和当代做法的完整葬礼仪式方案,其具体操作环节能够依据家庭实际状况以及地方风俗进行适当变动。
一、核心原则与准备工作
1、尊重逝者,慰藉生者:所有礼仪的根本目的。
提前做好安排,一般由家中年长者或者专门办理丧葬事务的人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办大事的”或者“治丧顾问”,来负责,亲属们则给予配合。
选择安葬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土葬,另一种是火葬。现阶段火葬更为常见,然而火化后的骨灰处理方式,例如将其放入墓穴,这个过程和土葬时安葬棺木的步骤基本一致。
挑选好日子:依照老规矩,要请人依据逝者的出生年月日和离世时刻,推算出一个适宜安葬的吉利日期和时辰,以免触犯禁忌。
告知相关亲友,务必预先选定参与仪式的具体时段与场所,并传达参与要求。
6、准备物品:
祭品:香烛、纸钱、鲜花、水果、糕点、逝者生前喜爱的食物等。
用品包括骨灰盒用于火化事宜或棺木用于土葬、保护匣用以存放骨灰盒、墓碑可在之后装置。
法物:灵幡(如果有)、孝服或黑纱、孝章。
工具包括铁锹, 雨布作为墓穴的遮盖物, 白酒, 毛巾供填土人员清洁双手使用等物品。
二、下葬当日完整流程与执行步骤
第一部分:出发前准备(在家中或殡仪馆)
1、净手与整理:主要亲属先用清水净手,整理衣冠,保持肃穆。
2、取出骨灰/灵柩:
火化后,到殡仪馆提取骨灰盒时,一般由家中最大的儿子或者孙子负责抱着它,骨灰盒要用黑色的伞盖着,等把它放进墓穴里,这样是为了让逝者能够“不接触阳光”,从而保护他们的灵魂。
土葬:灵柩由殡葬服务人员或专人移送至灵车。
队伍开始行进:车辆顺序井然,灵柩车引领,运送遗体的车辆开路,家眷的车辆紧随其后。启程前可以放鞭炮表示哀悼(务必遵循当地的相关规定)。
第二部分:抵达墓园后
所有人员下车,家属手捧祭品与相关物件,按顺序离开车辆,随后排成队伍,行进至墓穴所在位置。
2、清洁墓穴:
墓穴内外必须彻底清除尘埃和杂物,清理工作由工作人员或家族男性亲属执行,使用的是笤帚或毛巾。
此举表示为逝者打扫“新家”,体现尊敬。
3、暖穴/暖坑(重要环节):
在墓穴底部铺上一层金色的纸钱,然后点燃。
焚烧的纸钱称作“暖炕”,其意在于赶走坟墓里的阴森和湿气,使逝者能处在温暖安适的境地里长眠。
待纸钱完全燃烧成灰烬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4、摆放随葬品:
在温暖的纸灰上,放入一些随葬品。常见的有:
五谷袋(装有五谷杂粮的布袋,寓意后代丰衣足食)。
五色石(或石头、硬币等,寓意镇宅、安稳)。
陶瓷罐,通常被称为“衣禄罐”,里面装有油和米,象征着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缺乏食物和衣物。
去世之人活着时喜欢的简单物品,例如眼镜、腕表、相片,这些物品要是不易腐坏,并且要符合墓园的要求。
注意:严禁放入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或塑料制品。
5、落葬/安放(核心环节):
骨灰盒的放置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由家族中的长子或者长孙负责,他们要抱着骨灰盒,在周围人的目光注视下,慢慢将其放进一个特制的保护容器里,接着再由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家族成员帮忙,确保骨灰盒安置在墓穴的正中间,并且摆放得又稳又正。
灵柩安放(土葬):由专人使用工具将灵柩平稳吊入墓穴中。
过程中,所有亲属应跪拜(或行鞠躬礼),焚香祷告。
要保证骨灰盒或棺木的朝向,例如坐北朝南,要满足风水上的讲究或家人的想法,要把它放得正正好好的。
7、覆盖:
需要由工作人员或者关系最近的男性家属,把墓穴的盖子(一般是用石板或水泥做的),盖得严实,封得牢固。
如果是土葬,则开始由至亲进行“初填土”。
8、初填土(象征性环节,体现“捧土痛断肠”):
覆盖工作结束后,逝者的直系亲属,包括儿子、女儿、孙子等人,需要排成一列,然后每个人拿铁锹,向墓穴上方各抛三锹土。
亲属排序一般遵循这样的次第:先是儿子,然后是女儿,接下来是女婿,再往下是孙子,最后是外孙,整个过程是依照彼此间的亲密程度来排列的。
这一部分充满庄重色彩,意味着家人亲手为逝者布置居所,体现最终的反哺精神与眷恋之意。
9、全面封土/封穴:
刚开始填土时,工作人员或者帮忙的亲戚们用铁锹把墓穴彻底填满,形成坟墓(土葬),或者确保盖子盖得非常紧密(现代公墓)。
10、祭祀仪式:
设置供品:把携带的鲜花、水果、点心、饮品等有序地放置在墓碑前方。
上香:所有参加仪式的亲友依次上前敬香,行鞠躬礼或跪拜礼。
敬酒:长子或主祭人将白酒绕墓穴洒一圈,敬天敬地敬祖先。
敬献纸钱:需在划定区域进行,将纸钱及纸制祭品,包括仿制建筑、交通工具、货币等,火化完毕后供逝者于冥界应用。
致辞:家属代表可简短讲话,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
11、绕墓告别:
所有家人手捧鲜花,逆时针方向绕坟三圈,行最后的告别仪式。每完成一圈,能够向坟墓投掷几片花瓣或者少许泥土。
12、仪式结束:
主持人宣告活动到此为止。来宾们轮流摘掉身上佩戴的黑色纱带,或是把白色鲜花留在墓碑前。
离开时,千万不要回头,人们常说这样会让逝者牵肠挂肚,难以走远。同时,这也象征着生者应当继续前行,去开启全新的篇章。
第三部分:仪式后
1、答谢宴(又称“豆腐饭”、“解慰酒”):
家属会设宴感谢前来参加葬礼和帮忙的亲友。
宴席上常备有代表意义的素食,现在种类更加丰富。关键在于传递谢意,餐桌上可以缅怀故人,不过要避免声音过大。
净手与更衣:仪式结束后返回途中,每个人需要在门口用清水清洗双手,进入住所后最好马上洗浴、更替衣物,借此消除不祥。
子女传统上要为逝者服丧三年,这期间有很多限制,比如不能参与欢乐的场合,也不可以贴红色的春联。现在这个习俗已经变得简单多了,一般通过戴黑色纱巾、佩戴哀悼徽章的方式来表达,时间通常是四十九天或者一百天,不过心里的悲伤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重要注意事项与禁忌
情感管理:即便内心悲痛,在葬礼场合仍需维持庄重、沉着,不宜放声痛哭,特别是眼泪不可洒向墓穴或棺内,民俗观念认为此举会令逝者心神不宁,无法得到安宁。
葬期选定时会推算适宜下葬的时刻,同时会通知某些生肖的亲友需要躲开或背对墓穴。现在很多家庭不再遵循这种做法,不过明白并遵从这一传统是得体的。
孕妇和儿童:一般不适宜让怀孕的妇女、年幼的孩童或身体虚弱的病人出席葬礼活动,这主要是为了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并加以维护。
着装要求:参与者须选择色调沉稳、款式简洁的衣物,例如黑色、灰色或蓝色,不宜采用过于明亮的色彩,诸如红色、粉色或金色,同时要避免过于前卫的装扮。
请务必遵循墓园的各项准则,包括焚烧、噪音以及卫生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完全符合规定。
最终,最关键的要素是情谊。仪式是寄托哀悼与敬意的媒介,但深切的缅怀源于内心世界。依据家庭的具体状况和逝者的生前想法,可以对程序进行必要的精简或变动,关键是确保整个过程既严肃又得体,并且饱含深情地送走远行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