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郑州1月9日报道:考古人员经过约五十年的持续工作,让沉寂了2600余年的虢国都城上阳城,在河南三门峡地区得以重现原貌。
根据古籍记述,西周与春秋时代的虢国从陕西宝鸡迁移到三门峡,在那里建立了上阳城作为都城,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公元前六五五年被晋国消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河南省的考古专家两次对虢国墓地实施了大规模的挖掘工作,发现了众多青铜制品、玉器以及车马遗迹。然而,关于虢国都城的确切所在,至今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河南日报披露,从2000年1月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于虢国墓地东边两公里处的李家窑遗址,展开范围广阔的科学性挖掘工作,发觉了包含城墙、护城河、宫城、宫殿等在内的城池构造,并且出土了丰硕的珍贵物品。依据多项出土文物,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以及持续进行的考古工作,学者们达成共识,这座古代城址正是考古学界多年探寻的虢国都城上阳城。
上阳城如今的城墙布局是长方形的,从东到西的长度在1000到1050米之间,从南到北的剩余宽度在560到610米之间;城墙的根基宽度为4.5到6米,通过大版筑技术分层次建造,夯筑的层次痕迹非常明显;城墙的外面有两条平行的壕沟,分别环绕在内外两侧。宫城地处都城西南方位,横跨距离约310至405米,纵贯宽度为315米,在宫城区域发掘出众多宫殿遗址,以及布局规整、孔径一米的大柱基,一条横穿宫城中心地带、总长160米的陶制水渠,有力地展现了该宫城昔日的宏伟建制。
根据权威人士透露,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探明的西周都城总共只有三处地点。第一个是位于京城的琉璃河燕国都城,第二个地处齐鲁之地的曲阜鲁故城,第三个则坐落于三门峡的虢国都城上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