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是南朝齐梁(公元479-557年)两代皇帝的故乡。两朝的皇帝大多死后都安葬于此。
目前已知墓主墓葬有12座。分别是齐宣帝萧承志永安陵、齐帝萧道成泰安陵、齐武帝萧道升靖安陵、齐景帝萧道升修安陵、齐明帝萧鸾兴安陵、梁文帝萧顺治建陵、梁武帝萧衍修陵。还有梁文帝萧纲八陵。后巷镇尖山金王陈村和郫城镇虎桥吴家村还有两座无名皇帝墓。后巷镇尖山澜石巷和郫城镇水镜山附近有两座无名皇帝陵墓。每个人都埋葬着谁?等待进一步验证。但从婚房砖雕壁画和陵墓石雕的艺术风格来看,这四座陵墓均属南齐陵墓。
这12座南朝齐梁陵墓,分布在云阳、邳城和丹阳城的后巷。
南朝墓葬神道石刻是南朝墓葬前的石刻。
所谓神道,就是通往坟墓的道路,而神道石刻,就是设置在神道两侧,作为坟墓标志的石雕。天皇陵墓前的平地上开辟了一条神道,神道两侧对称地放置着石雕。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定制化。
南朝墓葬神道石雕的排列组合有六件制作三种,其中石兽一对、石柱一对、石碑一对;六件制作有石兽一对、石柱一对、石碑一对等三种。八件制作也有石兽一对、石柱一对、石碑两对三种。也只有一对石兽或者一对石柱。
作为六朝造型艺术的杰出代表,南朝墓葬神道石刻举世闻名。
石雕继承了汉魏时期的雕刻风格,还借鉴了中原北部和海外的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雕法逐渐精进,除了汉魏时期的雄伟壮丽外,还具有极其丰富凹凸的音乐。展现了活力与美丽的相遇,洋溢着强大的力量。可以说,中国的工作继承过去,连接未来。是我国石雕艺术的代表作,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石兽
这些石兽用异形巨石与底座相连。最大的重约30吨,最小的重4吨。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细腻奔放。
南朝墓葬前的神道石兽都是成对排列的。不论体型大小,均昂首挺胸,张口露牙,腹部饰有翅膀,造型夸张又适中。
其中,皇陵前的石兽头上有一两角,长须垂在胸前,四肢前后交错,呈行军状。
太子墓前的石兽,头上无角,鬃毛下垂。看起来它的头很大。它有一条长舌头,垂到胸部。舌尖微微卷曲。其身躯雄伟、有力。
对于这些石兽的名称,历来众说纷呈。朱熹祖信仰“天禄辟邪”,认为南朝皇帝陵墓前的一角石兽为“天禄”,二角石兽为“辟邪”。统称它们为“淘霸”,并称太子墓前的无角石兽。称为“伏八”或“伏八”,与“桃八”相似。但他在《六朝墓葬考察报告》中,仍按习俗将皇帝陵墓前的有角石兽统称为“麒麟”,而诸侯墓前的无角石兽则称为“麒麟”。称为“邪灵”。
朱祁《建康兰陵六朝陵图考》视独角石兽为麒麟,二角石兽为天禄,无角石兽为辟邪。这种观点流传最广,为全世界所有人所遵循。
2. 石柱
南朝陵墓神道石柱由柱基、柱身、柱头三部分组成。
首都有一个圆形的盖,上面饰有莲花,盖的脖子上立着一个小石兽。
柱身呈圆形,内刻有20至28条凹入的直棱。柱身顶部靠近莲花盖处凿成长方形石碑,石碑上刻有朝代、墓主官职、谥号等;文本要么以原始形式书写,要么以相反的形式书写。或正读或倒读,方盘下依次刻有神兽、绳辫、双龙图案。
柱座有圆形上部和下部。上部为环形卯孔,周围有两把凿头相连、尾部相交、口衔珍珠的凿子。下部为方形底座,底座四面刻有神怪浮雕。
丹阳南朝墓葬的石刻虽然有些分散,但距离丹阳市区并不远。乘坐公交车,一日之内即可参观南朝齐梁帝陵最具代表性的7处石刻。
1、齐梁四墓
京沪高铁丹阳北站以西、三城巷以北的齐梁四陵,是丹阳南朝墓葬石刻最集中的地方。这四座陵墓是:
1、南朝齐第四位皇帝齐明帝萧鸾兴安陵,
2、梁朝开国皇帝南朝梁武帝萧衍之父萧顺之所建陵墓。
3、南朝梁朝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墓。
4、南朝梁第二位皇帝梁建文帝萧纲庄陵。
三城巷华莱士西服厂西边,田野里有兴安岭石刻。建陵在兴安陵以北约100米处,秀陵在建陵以北约400米处,庄陵在秀陵以北约70米处。
2. 静安陵
南朝齐第二个皇帝齐武帝萧御的静安陵,位于京沪高铁丹阳北站东侧春塘田家村。
3、安陵建设
修安陵位于丹街公路仙泉路口西侧。是齐帝萧道成的弟弟、南朝齐第五位皇帝齐明帝萧鸾的父亲萧道升的陵墓。
4. 永安陵
永安陵位于郫城镇张庄桥。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之父萧承志的陵墓。
参考:
1、邹雷《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研究回顾与思考》
2、张孔昌《南朝墓葬石刻起源与传承研究》
图片来自网络,因侵权已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