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岭村附近一祭祀用品店非法经营墓地代理业务
水泉沟纪念林非法墓地仍在卖坟
全市历年查处非法墓地名单(截至2015年3月)
去年3月,市民政局公布了《历年全市查处违法乱葬坑名单》,17处非法乱葬坑上榜。
一年后,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尽管监管部门加大了检查力度,但至少有4处非法墓地仍在对外出售。
这些非法墓地几乎都提供电话预约、接驳车探墓等服务。非法墓地附近出售祭祀用品的商店代为出售非法墓地的现象很常见。
对此,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将分别针对非法墓地机构和非法中介网站,加强监管。
访问
永陵非法坟场
使用电子窗帘遮挡禁止埋葬标志
永陵非法墓地位于昌平区十三陵镇永陵沟。由于没有明显的标志,北青报记者在清明节前询问了附近村庄的名称,以找到墓地的位置。墓地里的许多墓碑呈长条状分布在山坡上,上面刻着名字。入口处有几间平房。北青报记者进入墓地后,几人从平房里走了出来。北青报记者提出购买墓地后,第一个出来的男子表示可以去办公室详细讨论购买墓地的事宜。一位女士说,这里都是老坟,没有新坟出售。另一名男子则声称没有新的在售。这是一个墓地,没有坟墓可供出售。
据官方数据,永陵非法墓地内共有非法坟墓1800座。去年检查中,民政部门发现永陵非法墓地违法修建新墓,责令其拆除新建的空洞、空洞池。但永陵非法墓地仍秘密经营。离永陵非法墓地不远的路上有几家祭祀用品店。商店外面写着“墓地接待处”的字样。其中一位店主的名片上写着“永陵墓园双坟特价9000元起”。 “如果你自己去永陵,人们会很警惕,只有你扫墓的时候才会开门。”她多次提到,自己与永陵非法墓地的负责人很熟悉,通过她购买可以享受优惠价格。
北青报记者还从该机构获得了永陵非法陵园的宣传册,他们也使用皇陵品牌进行销售。宣传册上写着:“永陵墓地位于永陵、德陵,龙脉环绕,皇家气场延续,风水极佳。”
去年,昌平区民政局在全区非法墓地安装了高大醒目的“非法墓地”禁埋标识牌。为了遮盖禁止埋葬的标志,永陵陵园修建了电动窗帘,由遥控装置控制。 “当我们看到我们的车开过来时,我们按下遥控器关闭窗帘,显示‘非法墓地’字样。但当我们离开时,我们再次按下遥控器关闭窗帘,显示的字样就变了。” “森林保护和防火”。昌平区民政局殡葬管理办公室主任吴志勇表示,已要求经营者拆除电子屏,重新粉刷禁止标志。
安陵源非法墓地
声称海葬安置基地仍出售传统墓地
非法安陵园墓地位于昌平区兴寿镇兴寿村北金龙坡。它声称是官方认可的骨灰撒播基地。在其网站的介绍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强调了海葬的生态环境特征。但事实上,这里的传统墓地仍在出售。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这里的墓地价格最低为1.68万元,但也有更多墓地价格在3万至8万元之间。
德陵二区非法墓地
“货比三家,然后谈价格。”
德岭二区非法墓地位于昌平区十三岭镇德岭村。北青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得的信息显示,该非法墓地占地3亩,拥有非法坟墓124个。目前,德岭村由村委会管理。
在德令村附近的一家非法墓地中介处,一位接待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德令二区、德令墓地和蟠龙台墓地都是相邻的,并且都在出售,三者的风水都没有问题。她还建议跟着她去实地考察,比较购物,然后谈价格。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接待员提到的德陵墓地并非非法墓地,而是经区民政局批准的公益性墓地。根据政策,这里只能安葬本地居民,外人不得入内。销售。不过,德陵墓园营业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这里的墓葬也是可以出售的,各种墓葬类型在墓园的宣传册上都有明确的定价。最便宜的是25800元。长寿碑中,最贵的是袁氏草坪一号墓和二号墓,最贵的墓碑售价在5万至7万元。
当北青报记者询问因为政策不允许对外销售,在这里买墓地是否有风险时,工作人员表示,德陵墓地有1万多个坟墓。如果只是当地人埋在这里的话,也只能维持几十年。历史墓地不会有这么多坟墓。 “很多外面的人都来买,埋了之后就不会有问题了,至于有没有风险,就看你自己的考虑了。”
水泉沟纪念林非法公墓
每平方米最低售价8000元
水泉沟纪念林始建于2003年,号称是北京第一座树葬墓地。与其他非法墓地相比,这里的墓地没有墓碑。它们都是平放在地上的石碑,上面刻着死者的名字和名字。出生日期。
清明前夕,北青报记者来到水泉沟纪念林时,这里正在整修,几名工人正在忙碌。当北青报记者要求购买坟墓时,工作人员给一位男性负责人打电话。该负责人表示,收费不是按墓碑,而是按面积。每平方米价格在8000元至15000元不等。墓地的位置和朝向不同,价格也不同。 “一座两万元的坟墓,两代人都没有问题。”他还强调,水泉沟定位好,生态环境好。对于在这里购买墓地是否存在风险的问题,他回答说:“这里有两万多座坟墓,能有什么问题呢?”
官方回应
检查非法墓地并计划进行暗访
北青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这些非法墓地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利用监管部门人手不足搞游击战逃避管理、存在一批非法墓地机构和代理人等。 、中介网站宣传非法墓地。昌平市政府表示,已出台一系列管理措施打击非法墓地。
今年新增六名非法墓地监管员
昌平区殡葬监管部门每年检查非法墓地百余次。但由于历史原因,该地区存在大量非法墓地,且多位于山区。监管人员短缺,让非法墓地钻了空子。
2009年起,昌平区政府成立非法墓地治理小组,对辖区非法墓地进行24小时巡查。原则上,他们“保证只能搬出去,不能搬进去”。特别是对于永陵非法墓地等秘密经营的非法墓地,今年2月,区民政局新增加了6名督导员,使督导员总数达到29人,每天对非法墓地进行巡查。
吴志勇介绍,墓地管理工作重点镇(街道)成立了以镇街道非法拆迁队为主体的镇(街道)殡葬管理检查组。非法墓地治理工作与违法建设、非法占地治理相结合,镇(街道)对街道殡葬设施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此外,民政部门还将增加村级非法墓地巡逻督导员数量,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职责。将非法墓地监管纳入各镇(街道)绩效考核。对监管不力的乡镇街道要通报批评、问责。
研究建立非法墓地暗访机制
北青报记者采访调查时,不少当地村民表示,非法墓地建设、盗墓行为在夜间秘密进行,墓地经营者、监管者进行“游击战”。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为及时准确掌握非法墓地情况,昌平区民政局执法检查大队正在研究建立便衣检查机制。鉴于辖区内非法墓地取证困难,未来可能会采取卧底调查的方式。
事实上,这种暗访机制已经在辖区内的合法墓地开展。昌平区民政局执法检查组对十多个合法墓地的墓葬是否超出标准面积进行了暗查。 “工作人员是从其他部门借调来的,都是完全陌生的面孔,以观墓、买墓的名义进行检查。” ”。
多部门联合执法查处非法墓地机构
北青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些非法墓地周边广泛存在非法墓地机构,而且代理者通常都是当地人。他们宣传非法墓地,并声称通过他们购买可以享受优惠价格。
“我们注意到一些墓地代理的口号。”吴志勇表示,清明节前,民政局会同工商、城管和发改委等部门对辖区部分殡葬用品店进行执法检查。要求整改,立即拆除该机构标语,不得宣传非法墓地。”
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墓地中介机构的监管
北青报记者发现,一些专门介绍墓地的网站也列出了上述非法墓地,包括价格、预约观墓服务等项目。而且网站有专门人员陪同观墓,购买时还可以享受网站团购价。 。
目前,非法中介网站在非法墓地管理中属于灰色地带。早在2011年,昌平区民政局就联手市综合执法大队对中介网站进行查处。 “当时我找到了注册地址,却发现办公室根本不在那里。”吴志勇表示,对违法网站的治理需要工商和网络监管。多部门合作“不是一个民政部门就能做到的”。下一步,昌平区民政部门将配合市综合执法检查组采取措施,对违法中介网站进行监督查处。
昌平殡葬网公布非法墓地名单
2015年,昌平殡葬办创建昌平殡葬网,向市民宣传昌平墓地情况,普及殡葬法律法规,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我们在网站上列出了非法墓地名单,供市民参考,防止上当受骗。”
今年3月,民政局还对存在非法墓地的乡镇街道社会事务科工作人员以及非法墓地监管人员进行了培训,要求他们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监管责任责任。一旦发现施工行为,将受到处罚。立即直接向镇、区报告,方便调查处理。
问
为什么非法墓地屡屡被取缔?
非法墓地是殡葬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从过往报道中我们知道,虽然监管部门屡次表示将加大监管力度,但多年来屡禁不止。非法墓地监管有何难点?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非法墓地其实是历史遗留问题。以非法墓地集中的昌平区为例。 1993年至1994年,昌平区政府根据殡葬法规要求和合理区域布局的需要,对部分符合经营条件的墓地进行了资质认定。对于不符合经营条件或者存在地区冲突的墓地,一律不予行政审批。这就是创建大多数非法墓地的原因。
巨大的利润让一些村委会和很多人铤而走险。据介绍,一些村委会以非法墓地为主要收入来源,加入了非法墓地开发的行列。而且,非法墓地的价格相对较低,不少市民贪图便宜。有利润就有市场,供需链就建立起来了。对此,昌平区民政局正在配合国家发改委物价司,通过规范合法墓地价格,减少非法墓地的生存空间。
执行难度大。殡葬管理部门目前主要依靠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和2001年修订的《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由于法规滞后,殡葬执法无依据,这是殡葬泛滥的原因之一。非法墓地。具体到执法实践,吴志勇表示,就非法墓地管理而言,执法取证是最困难的阶段。一些非法墓地是个人以养殖名义承包土地、山体,秘密非法经营的。由于非法墓地经营者往往无固定办公地点、无档案、管理混乱,执法取证难以落实。正因为如此,一些非法墓地经营者与执法人员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执法人员在检查时不会犯罪,但一旦执法人员离开,他们就会恢复行动。传统观念认为死者是最大的,导致埋葬后处理起来很困难。上述殡葬系统人士介绍,殡葬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一旦骨灰安葬,非法墓地的拆迁势必会因死者传统观念而遭到死者家属的强烈抵制,也必然会激化管理者与死者之间的关系。受害人家属之间的矛盾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治理与稳定的矛盾,影响了各镇街治理的积极性,也使民政部门制定的各项治理措施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