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具有规模的“文革”墓群———
红卫兵陵园历经岁月,维护不善,碑石已显风化之迹,安全隐患不容忽视,至今仍执行着封闭式的管理措施。网络上流传的“清明时节对公众开放”的说法并不准确。至于陵园是否有修缮的规划、开放的具体安排,工作人员回应称“这个问题很难给出明确答复”。
据消息透露,重庆市红卫兵纪念陵园计划于本年度清明节对外开放,然而,其在昨日傍晚针对记者的电话咨询中明确表示否认,指出陵园因长期未得到妥善维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决定清明节期间将不会对外开放。
近日传来消息,通常实施严格封闭的红卫兵墓园,计划在清明节当天向公众敞开大门,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本报记者向墓园的管理部门核实这一信息时,沙坪公园管理处的一名姓周的员工明确表示:“在清明节期间,墓园绝对不可能对外开放。”
她指出,红卫兵陵园因年久失修,墓碑遭受风化侵蚀,安全隐患凸显,至今仍采用封闭式管理。网络上流传的“清明节期间向市民开放”的说法并不准确。至于陵园是否有修缮计划或开放计划,该工作人员表示无法给出明确答复。
关于这一消息,重庆市文物局综合部门的吴处长同样表现出了惊愕的神情,“这事儿我确实没听说过。”在向相关部门进行核实之后,他向记者这样回应:我们以沙坪公园管理处的说法作为依据。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在“文革”期间曾遭遇一场规模空前、全国罕见的武斗事件。遇难者的遗体被分别埋葬在重庆市内大约24个不同的地点。众多墓地遭到迁移或被彻底清除,而位于沙坪公园的红卫兵墓园,现已成为我国唯一保存完整且规模较大的“文革”时期墓群。尽管它多次遭遇被拆除的威胁,但最终得以保留,并于2009年12月15日,被重庆市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记者昨日下午核实该消息的过程中,重庆市文物局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尽管该墓园是重庆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但依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其管理权应归属于沙坪坝区文广新局。沙坪坝区文广新局的工作人员进一步说明,尽管他们与墓园有部分业务往来,但墓园的实际管理职责由沙坪公园承担。沙坪公园的工作人员则指出,墓园一直采取封闭式管理,禁止市民随意进出。